2024-09-08来源:网络整理
西南林业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生态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相互关系,重点讨论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 环境的适应以及两者协同进化的规律。学科的核心理论是自然界中的任何生物间及其生物的集合体 间与其周围环境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协同进化的关系并形成结构和功能相协调的各类生态体 系。(二)培养目标
1.德育目标
(三)培养方式
采取导师负责与导师组、学科团队、行业专家联合指导等多样化的方式培养研究生。(四)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 3 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弹性修业(学习)年限,全日制学(五)学科(研究)方向
1.植物生态(六)学分要求与课程、必修环节设置
本学科总学分最低要求为 28 学分,包括课程学习 23 学分和必修环节 5 学分(开题报告 1 学分、
1.课程设置
本学科课程学习的学分最低要求为 23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为 17学分,选修课学分基本类别 | 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备注 | |
学位课 |
公共课 |
[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2 | 考试 | |
[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1 | 考试 | |||
[3] | 硕士生第一外国语 | 144 | 6 | 1、2 | 考试 | |||
专业课 |
[4] | 现代生态学 | 32 | 2 | 1 | 考试 | ||
[5] | 应用生态学 | 32 | 2 | 1 | 考试 | |||
[6] | 生态学研究方法 | 32 | 2 | 1 | 考试 | 精品课 | ||
[7] | 生态学理论与实践 | 32 | 2 | 1 | 考试 | 案例课 | ||
选修课 |
方向选修课 |
[8] | 恢复生态学 | 32 | 2 | 1 | 考查 | |
[9] | 高级森林生态学 | 32 | 2 | 1 | 考查 | |||
[10] | 水土保育专题 | 32 | 2 | 2 | 考查 | |||
[11] | 湿地生态学 | 32 | 2 | 1 | 考查 | |||
[12] | 植物生理生态学 | 32 | 2 | 2 | 考查 | |||
[13] | 土壤生态学 | 32 | 2 | 1 | 考查 | 双语课 | ||
[14] | 景观生态学 | 32 | 2 | 2 | 考查 | |||
[15] | 污染生态学前沿与应用 | 32 | 2 | 1 | 考查 | |||
[16] | 全球变化生态学 | 32 | 2 | 2 | 考查 | |||
[17] | 生物多样性保育学 | 32 | 2 | 2 | 考查 | |||
[18] | 环境仪器分析 | 32 | 2 | 2 | 考查 | |||
公共选修课 |
[19] | 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 48 | 3 | 2 | 考查 | ||
[20] | 多元统计分析与应用 | 48 | 3 | 2 | 考查 | |||
[21] | SCI 论文写作 | 32 | 2 | 2 | 考查 | 全外文课 | ||
[22] | 3S 技术与应用 | 32 | 2 | 2 | 考查 | |||
[23] | 生物大数据挖掘 | 32 | 2 | 2 | 考查 | |||
[24] | 生态监测与评价 | 32 | 2 | 2 | 考查 | |||
必修环节 |
[25] | 开题报告 | 1 | 3 | ||||
[26] | 实践训练 | 2 | ||||||
[27] | 学术交流与讨论 | 2 |
(1)课程学习的目的在于加深和扩展学生在相应学科领域知识的深度和宽度,使学生掌握本门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同时具备适应社会需要的发展潜力。各学科设置的课程 体系要有足够的纵深度和宽广度,并具有前沿性和前瞻性。
(2)研究生课程学习分为学位课和选修课两部分。
①政治课和外语课由研究生院统一设课。其中政治理论课 2门,硕士生第一外国语 1门,具体设课方式、授课内容及考核方式参照教育部相关文件执行;
②硕士研究生学位课中专业课要求设置合理,以使学生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 统的专门知识。
③选修课是为拓宽硕士研究生的知识领域,增加研究生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和发展潜力设置的, 给研究生在选课上更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并以此促进学科的交叉和研究生的个性发展。不同研究 方向的同学应在导师指导下选择相应的课程。
(3)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分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考查主要指课程论文、竞赛 及各类设计等其他形式的考核。学位课的考核要求以考试方式为主。无论考试与考查,均可结合平 时考勤、课堂小测试等综合评定给出成绩。
(4)对于同等学力和跨学科考取的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自学/补修 2~3门本科核心课程, 如自然地理学、普通生态学、植物学或土壤学等,补修的本科课程不计成绩不计学分。
2.培养环节
(1)培养计划。
过者,按退学处理。开题报告通过后计 1 学分。
(4)中期考核
硕士生的中期考核要求入学后第四学期内,由所在学院统一安排,各相关负责人组织和实施。 审查小组应对其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和科研能力三方面进行全面考查,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预警和 分流,最后由研究生院审核、备案。具体要求按《西南林业大学关于学术型研究生中期考核的规定
(修订)》执行。
(5)实践训练(2学分)
包括科研实践、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形式,要求结合本学科专业特点和硕士生 培养要求进行。硕士生在校期间应参加实践训练。时间不少于 40个学时或 20个工作日,以培养硕士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实践训练分为以下四种形式,每位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其中一项活 动。每学年实践结束,研究生须提交一份书面的科研进展报告或实践报告,经导师考核认定合格后, 计 2学分。
科研实践:参加课题研究;进行工程设计或工程试验;协助企业、科研单位及本学科解决生产、 管理及科研中的技术问题等。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如辅助导师参加大学生的某个章节教学、辅导、指导实习、 实验、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主持课堂讨论等。
管理实践(含助管):参加学校各管理部门的部分行政及教学管理工作。勤工助学:到用人单位兼职,担任管理、技术和劳务等工作。
(6)形势与政策教育
研究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除将其相关内容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之中外,主要采 取专题报告的形式进行,与贯穿培养过程的前沿讲座相结合。一年级研究生每学期参加专题讲座不 少于 4次,上交作业不少于 2次。该课程每学期考核成绩由听课考勤和作业成绩构成并纳入研究生必修环节,总成绩为各学期考核平均成绩,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负责统计并录入成 绩。成绩合格者,视为通过该环节。
(七)学位论文或毕业论文
学位论文应如实反映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工作;论文应阐明选题的目的和学术 意义,或对社会发展、文化进步及国民经济建设的价值;论文作者应在了解本研究方向国内外发展 动向的基础上突出自己的工作特点,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新的见解。发表学术论文要求按照《西南 林业大学关于学术型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暂行规定》。(八)其他要求无
(九)学位类型相关资讯
国际学校
06-02
06-02
06-02
06-02
06-02
06-02
06-02
06-02
06-02
06-02
相关文章
09-11
09-11
09-11
09-11
09-11
09-11
09-11
09-11
09-11
09-11